当建茶遇到建盏

建盏起源到传承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建窑、建盏,建:因地处宋代的建州府(今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管辖而得名,窑:就是龙窑,中国最早龙窑起源于商代,建窑经两宋文化和艺术风格,将建窑烧制的黑瓷建盏推上了中国陶瓷的顶峰。建盏最为黑瓷的代表,其影响价值是建盏本身的历史影响,建盏起

都说“唐诗是酒,宋词是茶”,唐诗没有不写酒的,宋词没有不写茶的。

宋词中写的茶大多是建茶,即建州之茶,主要产区为建溪两岸的凤凰山与武夷山。这一带地区溪壑纵横,河谷交错其间,四境之内,丛山秀岭,无不宜茶。茶树遍布建州、南剑州、邵武军等三府各县,其地即现在的闽北地区。

唐代陆羽的《茶经》记载:“岭南生福州、建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宋代周绛的《西溪丛语》说:“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明朝何乔远的《闽书》云:“宋时建州之茶名天下,以建安北苑为第一。”

北苑凤凰山

北苑位于建州治所建安(今建瓯)东16公里的风凰山,俗称“凤山”。 “凤山高不百丈、无危峰绝岩,而岗阜环抱,气势柔秀,宜乎嘉植灵卉之所发也。又以建茶品甲天下,疑山川至灵之卉、天地始和之气,尽此茶矣,故四方以建茶为目,皆曰北苑”。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太宗为了“取象于龙凤,以别庶饮”,派遣御茶使来到建州,监制龙凤茶。从此,北苑御茶享誉朝野数百年。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部分]

建茶产量虽不如东南诸路,但制茶技术与茶叶质量,建茶则独树一帜,远胜他处。当时“产茶者将七十郡,惟建州出茶有焙,日数千工,聚而造之。《宋史•食货志》说:建茶既薰而研,编竹为格,置焙室中,最为精洁”。北苑为建州贡茶制作中心,州属各县,新茶收获之后,茶乡便出现“林下雄豪先斗美”的斗茶场面。

刘松年[斗茶图部分]

斗茶亦称“茗战”,是每年新茶采制后,茶农之间评比新茶品第的一项技艺活动。随着北苑贡茶名满天下,斗茶之风也风靡朝野,成为上自宫廷显宦,下至市井平民的一种点汤分茶的竞技娱乐。

宋代推崇的“点茶法”是先从茶饼上取下一块,用密纸包住,从外面加以锤捣,然后再用茶碾碾碎,过筛后开始煮水,待水沸后稍等一会,再去冲点,以保证茶味甘甜。接下来的点茶则需要在茶盏中进行,取定量的茶末于盏中,注入少量的水将其调成膏状,再用更多的水冲点,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筅搅动,称为“击拂”,这时茶面上出现乳白色的浮沫,浮沫的颜色和持久度成为衡量茶品好坏的标准。

蔡襄的茶学专著《茶录》中说到建安的斗茶:“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者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也就是说,点茶后在茶面上形成的浮沫,以色白和泡沫持久为优。

宋代文人在分茶的过程中,通过巧妙的搅拌,在茶沫上画出禽兽鱼虫、山水人物的图案,更有甚者可以在茶沫上作诗,称为“水丹青”。

由于宋代茶色尚白的传统,所以建窑出产的黑釉茶盏不仅利于观察茶汤表面的浮沫,更是衬托茶色之白最好的器具。

建窑是宋代八大名窑之一,建窑烧制的黑釉瓷茶器,也称天目瓷。建窑分布在今建阳水吉、建瓯小松一带,宋时同属瓯宁县(今建瓯)辖地。这一带地区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开阔平缓,有丰富的铁钛红土和釉石资源,是建窑的主要集聚地。

快看看你的建盏是不是都有这几个点,误认为是瑕疵,错失一个亿

可能是建盏本身的好,亦或是对于建盏的偏爱,个人觉得最好的茶杯非建盏莫属了。 茶遇盏生香,由于建盏在制作工艺中的层层选拔与考究,使得在用建盏饮茶时可以保温、蓄热,更好的提高茶汤的口感,让爱茶之人用唇舌体会茶汤经过建盏之后的甘醇与丰厚。 建盏中富

水吉后井村窑址

站在芦花坪上向远处望去,对面的山腰上,有一条依山而建的长龙型建筑,便是宋代烧制建盏的龙窑遗址。为了保证大批量的供应,宋代建窑除了建造数量众多的龙窑之外,烧制建盏的龙窑长度也要求很长,最长有130多米,每次能烧10万件,已经发掘的龙窑遗址只是建窑龙窑遗址的冰山一角,人们完全可以想象昔日窑火连天,商贾云集的景象。

宋代龙窑遗址

建安的黑釉茶盏始烧于五代末北宋初年,起初以烧造无斑纹通体乌黑的茶盏为主,称为“乌金釉盏”,当时只在建安产茶地区流行,北宋初年,朝廷把建安地区划为贡茶产区,建立了北苑御茶园,黑釉茶盏也被专门进贡给朝廷。

随着宋代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北苑茶园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大的贡茶产地,产品层出不穷,以追求冲泡后的茶汤色白为佳,常以“似雪”、“胜雪”赞之。这种独特的茶文化极大地带动了黑釉茶盏的烧制,茶盏的新品种也不断被烧制出来,除了乌金釉盏,后来烧制的兔毫盏成为当时最流行产量最大的建盏品种。

兔毫盏是建窑最具代表的产品之一。兔毫盏黑里带兰、盏纹呈兔毫、胎质较厚实、隔热性能好、盏上大下小、好搅拌产生“温室效应”,能长时间保持茶汤温度,容易产生白色泡沫,加上绀黑釉色的衬托,使泡沫愈显鲜明,以利斗茶时品评茶叶的优劣。

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因形状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而得名,民间称“银兔毫”、“金兔毫”、“蓝兔毫”等,以其中的“银兔毫”最为名贵。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建窑束口碗就是这样一件珍品。

宋徽宗也在《大观茶论》中赞美兔毫盏:“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彩色也”。兔毫盏为宋徽宗及臣子文人们喜爱,是因为兔毫盏盏内外变幻莫测的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纹样美不胜收,这纹样的产生一是依靠釉料配方的变化,同时又依托窑内烧成温度与气氛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纹理,往往在意料之外,如同“鬼斧神工”,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明清时期,因朝廷为防止白银外流,规定以茶叶、瓷器、绵帛作为货币进行易货贸易,使建茶和建盏经过闽浙的刺桐、马尾、明州(今浙江的鄞县)等港口销往日本、朝鲜、东南亚和欧洲。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建茶和建盏成为外国人称呼中国的代名词。

1935年美国人普拉曼在《建窑研究》中写道:宋赵汝适《诸蕃记》和元汪大渊《岛夷志略》等文献记载了“建溪茶”和“建郡瓯”大量外销的史实,在日本、朝鲜、马来亚、菲律宾、英国、荷兰等地区,建茶的制作工艺和饮用技艺、仪序、流风,随日本遣唐僧东渡扶桑,逐渐演变为当今集唐宋遗风、禅宗哲理和大和意识之大成的“日本茶道”。

宋朝推崇理学、儒学,文人雅士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质朴的风格。茶作为一种物质载体,是纯洁、中和、清明的象征,时人崇尚以茶养生。而黑釉茶盏安静的色泽中折射出的深邃意境则既能给人们带来生理上的享受,又能融入精神文化生活中,成为一种艺术的追求和心理上的享受。

“茶者盏之神,盏者茶之体。非建盏莫显其神,非建茶曷窥其体”。建盏的独特造型和建茶的优良品质匹配默契、相得益彰,成为中国茶文化史上一对旷世绝代的“尤物”。

茶依盏显,盏为茶贵,建茶和建盏就这样并肩进入了中国茶历史的最高殿堂。

本文源自头条号:麦建盏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建盏为什么堪称众多茶具中最适合喝茶的神器?看完这四点服气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在宋人"四事"中以斗茶为代表。宋代在饮茶前首先要将团茶精研成极细的粉末,后称烹点。"茶必纯白,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从蔡襄至赵佶所有的点茶、斗茶之法,无不推建盏为最。可谓"茶色白,宜黑盏,"这也使得建

复制成功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qinglan0756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