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可惜!那只毁于战乱的曜变建盏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谈及曜变,总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千年后的我们能够一睹千年前的光彩,如日本的那三件国宝整器以及中国杭州发现的那四分之三残盏;忧的是其技艺奥秘至今未能破解,无数烧盏人只能在漫长的朝圣路上亦步亦趋。喜与忧之外,还有一种情感,那就是遗憾。遗憾那只颜值

建盏是汉族传统名瓷。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

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有大量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各地(古时隶建宁府瓯宁县),它的制品在宋代已负盛名,由于宋时崇尚斗茶之风,故除了必需提供优质的茶叶之外,还需要有最适于斗茶所用的茶具。建宁府宋时已出产许多贡茶如建瓯北苑贡茶、武夷山御茶,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来秒颂它。例如"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免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等。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鉴别真伪

一:看外观(造型)

宋代建盏[4] 一般以敛口和敞口两种为多见,大多是口大足小,形如漏斗。距口沿一厘米处向内凸起圆棱一道,外壁近足三分之一处无施釉,口沿上的釉大多是深黄褐色的,釉水上薄下厚,近圈足处自然垂流成滴珠状,型号有大、中、小三种,最常见的是中型,口径10-12、高度5-6、圈足2-3厘米的为多。造型敦厚古朴,线条自然流畅,修坯随意大方,一眼看去给人一种古意焕然的感觉。

仿制品的外观过于规整,胎釉稍薄,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比宋代的"盏"尺寸略大一些,过份灵巧,古韵不足。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新手如何挑选建盏?

市场上的“建盏”层出不穷,但是那些是真的,那些是假的呢?建盏又是依据什么定价的?建盏的哪些表现是不可避免的,哪些属于瑕疵呢?这就是我们本篇文章要解决的问题。 1、建盏工艺决定的一些特点 建盏的工艺比较特殊,但是为了烧出精美的铁系结晶釉,必须使

二:看胎体

宋代建盏[5] 的胎土是用当地富含铁质的瓷土,盏壁的厚度约0.2-0.8厘米左右,最厚处在底部超过一公分,因此上手较沉,有很明显的压手感。由于当时的加工手法及工具都较现代落后,因此胎土中多含没能完全粉碎的较大颗粒,显得略为粗糙。在烧制过程中由于受到窑内一氧化碳的影响、胎呈色紫褐色、粗而坚硬、重如铁渣。宋代"盏"多修胎较草率,经上釉烧成后还能见到修胎时留下的棱角痕迹。底足浅挖近似实足,圈足内常见留有少许浅黄色的垫饼残迹。这些残迹有的由于和胎土烧结在一起,所以很难将之去除。

仿制品的胎土由于配料和加工手法与宋代有别,胎土加工过细,胎也修得过于整齐,胎壁稍薄,外观修得弧度过圆,底足挖得稍深,加上由于烧成条件与古法大为不同(仿制品不可能用龙窑和用松木等木料来烧制),因此仿制品的胎呈色较淡、细,没有宋代的那种粗、紫、黑、坚硬的沉重感。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三:看釉

在"建盏"1310±20℃的烧成温度下,釉水大量向下流动,口沿处的釉较薄,并且多呈黄褐色,它的主要成份为三氧化二铁,因此所受到的侵蚀也比较严重。当我们用手抚摸口沿时就有毛糙扎手的感觉;在5-10倍放大镜的观察下,可以很清楚地看见高低不平的坑坑洼洼的麻子底和条状的侵蚀痕迹,严重些的甚至可以看见时隐时现的露胎处。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喜欢收藏建盏的读者朋友们,可以关注我哦!

本文源自头条号:陌路花开古风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福建手工艺|70年70人|李木贵:穿越古今 还原宋代建盏

建盏就是一个神话,就是一个传奇,仿佛是一个活了千年的老人却如十七八岁的姑娘,魅力绽放,艳丽多姿。 当我看到建阳李木贵精湛的建盏时,仿佛穿越到了宋代,于宫廷中把盏品茗,唇齿间茶香四溢,把玩建盏,陶醉于艺术的海洋。 为何如此说? 虽说建盏诞生于唐

复制成功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qinglan0756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