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为什么叫建盏?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为什么 建窑的瓷器 概称为 建盏?为什么不称 碗、杯?这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本文共2400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建窑曜变束口盏 作者:陆金喜} 建盏这个称谓,在我国各大瓷窑中,不得不说有些特别。 通常我们简称某窑瓷器,一般以窑口名+瓷或窑口

如果是不了解建盏,第一次见到建窑束口盏、撇口盏,多半会称其为碗。那么问题来了,建窑几乎都在烧茶碗,为什么统称建窑茶碗要说建“盏”呢?

首先我国的饮茶风俗兴于唐代,比饮酒风俗来得更晚。国人最早的饮茶器具,唐代以前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

唐时,茶风渐盛,陆羽写了专门的茶书,茶客也更加注重饮茶情趣,喝茶成了一件既讲究、又日常的事,故而茶客对饮茶器具,也开始有了特别的要求,比如质地、颜色和保持香气的能力等。

自唐代开始,我国的茶具就发展很快,也频繁出现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从这些诗文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朝代对茶器的代称有所不同。

在唐代,饮茶器具常被称为“茶碗”、“茶瓯”。而唐诗里“茶瓯”出现的频次要远高于“茶碗”。

“瓯”是什么意思呢?

“瓯”字在《说文》中被注解为“小盆”,不过究竟它与盆、碗、盂、杯、盏、有什么区别,目前也还没有定论。或可理解为唐代对茶器的惯用称呼。

从具体的实物上看,唐代的茶碗,器型上较为疏朗。口径大、高度矮(如下图)。

而到了宋代,茶盏是最为普遍的说法,但以瓯、碗指代茶器的说法,并未在宋代消失。描述建盏的诗文中,有说兔毛紫盏的,也有说兔毫紫瓯的,还有毫盏雪涛、兔毫瓯子等。

八大特点让你全面认识柴烧建盏!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也使人们对瓷器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人崇尚自然,追逐古朴;而柴烧又是符合这样的审美标准,烧制出的建盏古朴脱俗。但是,你真的了解柴烧建盏吗? 烧制工艺 中国的制瓷史已经有数千年,历代的传承与发展也使人们对陶瓷品质的要求

盏的本义是浅而小的杯子。从宋代的文物上看,宋代茶器的形制有别于唐代,除特别为斗茶而改进的束口盏之外,撇口盏等器型,也比唐代更为秀丽挺拔(如下图)

典型的宋代茶盏,口阔底窄腹深,给人一种克制内敛、优雅协调的感觉。配合盏托使用,颇具纤秾简古的意味。

进入明清以后,饮茶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饮茶器具的口径和整体规格也随之明显地缩小。这个时期的新型茶具,更多地是被称为茶杯。

虽然明清时期也会将茶盏作为茶杯的书面语使用,但是其本质已经和宋盏唐瓯有明显的区别了。

结论

综上所述,茶碗之说,自饮茶风俗诞生之初,就被广泛使用。或许因为它较为口语化,所以书面语中,更倾向于使用瓯、盏等雅称。

唐时茶器多称瓯,宋代则称瓯或盏,建窑的产品在宋代文献中也是被称为瓯、盏的时候占绝大多数。盏亦曾写作“琖”,建盏的底款中有一类代表款识就是“進琖”

▲ 「進琖」款鳖裙釉盏

有朋友会问,既然宋代又说瓯又说盏,为何不选瓯字?

确实,建盏被称为瓯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在宋代文献中。但要是把建窑黑釉茶碗统称为“建瓯”,就和南平市下属的地级市建瓯市重名了,显然不妥。

加上建盏有一类“進琖”底款,以及“盏”在宋代流行、在唐代不怎么流行的两个情况,称建窑瓷为建盏,既是唯一的称呼,又能体现出窑口地点、造型特色与时代风貌,还简洁易读,可谓一举多得。

交流建盏知识与文化,加笔者V:3038131498,暗号“玩盏”

本文源自头条号:建盏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何为建盏?八百年沉寂,建窑建盏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就是一项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老技艺,同时它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盏与其他的传统手工艺不同的是,建窑建盏经历过“起死回生”的经历。虽然建窑在宋末元初因饮茶风俗的流变,逐渐停烧黑釉瓷,但在千年之后的工业社会,代表着黑釉瓷烧

复制成功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qinglan0756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