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盏之色

宋代第一茶器~建盏《曜变天目茶碗》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曜变建盏,是宋代建盏中至高无上之釉色,瓷釉和窑火在极致幻变的氛围下偶然才能生成一盏,仅存于世的三只完整宋代曜变均存于日本,被奉之国宝。 天目釉是瓷器家族里的特殊成员,曜变天目又是最为珍贵的品种。曜变天目的烧成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其釉下一次高温

大千世界,无论是草木的花卉,孔雀的羽屏,美女的妆容……无不是:因循本能来,冲着本能去!被“炫彩”吸引是造物主植入作品的基因使然!

只有再也不愿经受风吹雨打的人和物,才肯敲着木鱼念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且越念往往越念念不忘!

宋之前,祖先造就了哪些色彩?

回首华夏文明史,宋之前,我们的祖先所造器物有改变性状的(不是折花编成冠这类),无非五金器(金器、青铜器、铁器、银器、锡器),漆器(古代大漆只有黑、红、金色),陶瓷器(粗陶、彩陶、印文陶、黑衣陶及青瓷、白瓷、黑瓷)等。

这些器物中,最耀眼的应数金属铸造的青铜器,最多彩的要数“唐三彩”!无论商周的青铜还是春秋的玉器,都谈不上多彩与玄彩并臻!

建盏的问世,给人间带来怎样的色彩感受?

建盏的釉,属于我国古代结晶釉范畴。在烧制过程中,由于不同盏所处位置的窑温和气氛不同,釉水会变化出各种自然奇特的花纹。这种由于釉水本身的变化,而不是人工通过色釉控制产生的花纹,称之为“窑变”。

建窑的成功,便是结晶釉的窑变花纹,但是由于烧成技术的关系,古代都采用龙窑和柴火烧成,窑内各处的窑温和气氛都具有较大的差别,建盏不可能具有一致的釉色和花纹,并且也不是所有的盏都具有窑变的效果,这就使得烧成后的釉色花纹复杂多变。

归纳起来,建盏的釉色大致可分为五类:黑釉、兔毫釉、鹧鸪斑釉(油滴釉)、曜变釉和杂色釉。其中,黑釉、兔毫、鹧鸪斑、曜变同属黑色釉类,区别在于后三者为“窑变”黑釉。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古人对瓷器窑变的慨叹。“窑变”并不稀奇,古龙窑烧瓷器,基本不可能一窑一色,不窑变都难!问题是,有谁的窑变能与建窑比肩?!

举建盏某种配釉的窑变色谱为例:

1180℃前后,建盏呈现灰白釉

1200℃前后,建盏呈现灰皮釉

1270℃前后,建盏呈现黑金釉

1285℃前后,建盏呈现茶末釉

1290℃前后,建盏呈现鳝黄釉

1295℃以上,建盏呈现柿红釉

建盏的釉色极其丰富,但名称和归类却略显混乱,从宋代史料上看,只有兔毫、鹧鸪斑两种专称,至于曜变、油滴、灰被等词均源于日本。笔者结合文献资料,对建盏釉色进行系统分类,以期条理明晰,简约易读。

釉色分类采取宜粗不宜细原则:

乌金釉特点明显,但一直被忽视,故放在第一位。

兔毫只就颜色进行分类,至于剑毫、丝毫、斑毫等表现花纹状态的不作细分。

鹧鸪斑即油滴,曜变亦属于鹧鸪斑,文中不作详述,日后单独撰文。

根据以上原则,将釉色总分为:乌金、兔毫、鹧鸪斑、杂色釉四种。

乌金釉

乌金釉即纯黑釉,宋徽宗《大观茶论》记载:盏色贵青黑,建窑乌金釉的特点是黑中泛青,釉内散布状若芝麻大小的金色或银色结晶斑点,故名乌金。

建窑黑釉茶盏,随着宋代点茶的兴起,滥觞两宋,其后,如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苏轼、宋徽宗、陆游等人,对建盏的咏颂不乏。或都为建盏的“斑斓之黑”,于实用之上所能触碰到的韵沉又绚烂的美之境地,深以为最。

它摆脱了前代黑釉的呆板干涩,釉水肥润、面多光泽,表现出一种端庄素雅的美感,这深合了宋人的审美意趣。其釉面表层或隐约开片,或是口沿一圈短毫,不一而足:

值得一提的是,起源于十五世纪末的日本金缮修补技术,正是为了修复建窑茶盏而诞生,纯黑底色的裂痕,经由金漆修补,焕然重生。

兔毫釉

兔毫建盏的品鉴,不管是什么颜色的毫,“盏色贵青黑,条达者为上”。按毫的颜色分类,有银毫、金毫、蓝毫黑毫、红毫、灰亳、紫毫、彩毫等色,按毫的析晶程度分类,有析晶银滴毫(小滴成线,可呈细小麦穗状)、析晶彩毫、微析晶兔毫等状,是在底釉上(乌金、黑、柿红、黄)显示出这些颜色或析晶形状的色流纹流丝,析晶美感等,自然流淌,恰似兔毛悬浮在釉面上,又像银光闪闪或金灿灿的光芒照耀星空。像这类以条(毫)为特征的建盏统称为兔毫建盏。

兔毫釉是建窑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存世量也最多,颜色变化丰富,有金、银、异毫等几种。宋代文人雅士对兔毫也几多吟咏:

金兔毫

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西江月》:“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无因更发次公狂,甘露来从仙掌”,金丝宝碗指的就是金兔毫

真正的金兔毫是指兔毫中金光闪烁,光泽很强那一种,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面光泽容易失去,能保存完好至今的不多。褐色的兔毫倒较为多见,有些是在表面失去金光后变成褐色,现都归入金兔毫之列。

银\蓝兔毫

南宋陆游《村社杂书》:“东山石上茶,鹰爪初脱韝,雪落红丝磑,香动银毫瓯。”,银毫即是银兔毫。

和金兔毫一样,银兔毫也应是银光闪烁,光泽感强的那一种。但其中银光失去或是在釉表之下比较隐约的即呈玉白色。

银兔毫中还有一类泛蓝光者,多称蓝兔毫,是从银兔毫变化而来,也列为其中,不常见,比较珍稀。

建盏最大的误区——气孔是瑕疵

建盏,与别的瓷器有不一样的美。它真正是美在朴拙、大气,自然之美。它那深处釉色所呈现出的璀璨若星,神秘而又静谧。 不论是什么品类的收藏,美感与艺术感是首要因素。但是对于"美",每个人的着重点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是环肥燕瘦,各取所好。而此时,器物的

异兔毫

《大宋宣和遗事》:“又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中,对异毫盏有明确记述。

“异”乃不同常态,色彩或纹理,不同于常规兔毫。名称有铁锈斑、野兔毛、毫变等等,但共通之处就是纹理状态还是呈毫状,故归为兔毫之中。

兔毫纹的颜色变化是由窑内“氛围”不同而形成,氧化氛围下易形成金兔毫,还原氛围多产生银兔毫,而异毫可视为“窑变”的结果。

鹧鸪斑

“鹧鸪斑”一词在宋代文献中常有出现,如陶谷《清异录》中载:“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方舆胜朗》载:“兔毫盏,出瓯宁之水吉。黄鲁直诗曰:‘建安瓷碗鹧鸪斑。’”僧惠洪诗中也写道:“点茶三味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陈蹇叔也在诗文中赞道:“鹧鸪王冕运输宇,兔毫瓯心雪作泓。”可见,宋代建窑不仅生产鹧鸪斑,而且也充分得到了文人雅士们的首肯。

因类似鹧鸪鸟胸前羽毛上椭圆形的斑点状花纹,故名鹧鸪斑,日本称之为油滴。

宋代提到鹧鸪斑的文献资料很多,如陶谷《清异录》:“闽中造盏,花纹类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和兔毫仅取形似的情况是一样的,根据颜色可分为金、银两种。

曜变从花纹表现形态上看,亦属于鹧鸪斑,只是釉表颜色更为独特。

曜变

“曜变”一词也是源于日本,“曜”指日光,曜变即是随着光的变化而发生色彩的变化。它是建窑最不可思议的品种,目前存世仅有3件完整器,均为日本国宝,还有半件残品,于2007年在杭州出土。

金鹧鸪

北宋诗人黄庭坚《满庭芳》:“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中,即有对金鹧鸪这一品种的记载。特点是釉表的花纹呈椭圆形的滴状。从存世量来看,极为稀有。

银鹧鸪

建盏采用高温强还原烧制方法,银鹧鸪釉面看上去色如银铁,晶体质感强烈,兼有古朴与华丽之美。同时银色中多少都会略泛蓝光,这与当地釉石中所含发色的金属元素有关。

此外,鹧鸪斑的斑点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的毫中带滴,有的零星几点。简言之,凡釉面形成斑点状(称滴状也可)的皆可归为这一类,如下图:

▌杂色釉

除以上品种外,其他种类釉色均可称为杂色釉。这一类产品是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情况下形成的,也有的复杂窑内氛围影响,非人力为之,无法控制,更不可预知。

建盏杂色釉主要有:柿红釉、茶叶末釉、青釉、龟裂纹釉、灰皮釉、灰白釉、酱釉。笔者试举柿红釉、茶绿釉、灰被釉三种:

柿红釉

深红色、紫红色、红褐色等褐色偏红色系为主釉面者,均称之为柿红釉。其釉面或纯净或有各种小结晶斑点,纯净者光泽也不是很强。一般认为柿红釉是由于烧制时温度过高形成的。

茶绿釉

绿茶之色,分黄绿、翠绿和墨绿,绿色映衬黑胎显得深沉而又别有一番意趣。在供御进盏类盏中茶绿釉占有一定比例。

灰被釉

这一类是指由黑灰到白灰变化的一个色系,黑灰色釉面犹如罩以白色薄纱,“灰被”一词源于日本,此说也比较形象,故给予引用。

 建盏的釉色之美远不仅仅只以上几种,在烧造过程中窑内温度、含氧量、风向等的变化都会给建盏带来不同影响。以上均是根据宋代老盏标准进行的分类,现在制作的新盏斑纹和颜色都更加多样。

本文源自头条号:麦建盏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建盏新手入门:了解建盏的历史由来,教你养出建盏的“七彩圣光”

宋朝可以说是一个相对“重文轻武”的时代,宋朝军事较弱,然而文化之风盛行。北宋时期,政局相对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整个社会大环境总体而言有一定的财富基础。与此同时,儒家文化再登顶峰,成为社会重要文化风尚的指向标。宋太祖赵匡

复制成功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qinglan0756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