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建盏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你还在造“建盏有毒”论?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建盏“有毒”?为何用它喝茶的人还越来越多? 用建盏喝茶有毒嘛? 近来很多盏友问了我好多问题,听说建盏有毒?真的假的? 建盏的开片是瑕疵?有气孔的建盏是不是不好用啊? 为什么建盏有这么多问题用它喝茶的人依旧只增不减? 建盏面对诸多的考验,但小编也有

建窑建盏

点茶御用之器

器型是建盏的骨骼

建盏之美,在于形

建窑窑工有意无意

将他拉出了黄金比例

对瓷器来讲,器型是骨,釉色是肉,二者融二为一、浑然一体方称佳品。就建盏而言,一直受到关注的是极富个性的釉色,而器型作为建盏的骨骼则长时间被忽视。但它却是建盏灵魂的根本所在。

一 、器型之美

我们今天购买日用品、家居摆设等物件,不但看它的材料质地,也看它的造型设计、配色风格等。说明造型之重要。

而且造型本身也会影响一件器物的性能,需要担负实用性、观赏性双重重任。

宋瓷的艺术成就,为后人津津乐道。宋代制瓷,就已经很注重造型美与实用性。

建盏的器物之美,不止在色,也在于形。虽然建盏的优势很大程度体现在釉色上,但是造型,是一件器物的骨骼,也承载了器物的一部分灵魂,不应等闲视之。如只重釉色,忽略器型,有失偏颇。

宋代建盏的器型,冲淡含蓄、洗练悠远,具有鲜明的宋代气质。

其器型主要分为四种:

▼束口——稳重典雅

▼撇口——舒展匀停

▼敛口——浑圆小巧

▼敞口——直率阔朗

建窑的产品以碗状的建盏为主,主要器型分为束口敛口撇口敞口四种,其中束口盏最为典型。

建窑发展初期的器型,与成熟期的不太相同。而且即使同一器型类别的建盏,也有不同的尺寸、形制。还有一些刚入门的朋友分不清撇口和敞口的区别,也对建盏的修坯风格不太注意,下文将一一说明。

二、五代宋初的建盏器型

晚唐五代时期,建窑初创。时至五代晚期与北宋初年,建窑的工匠们改进了装烧的工艺,采用漏斗形匣钵仰烧黑釉瓷碗。

这个时期的黑釉碗,与建窑成熟时期所烧建盏有一些区别。比如胎骨更薄,上釉也更薄。而且器型上也与建窑成熟时期有所不同。

▼如图所示,建窑初期烧制的黑釉碗,不但胎釉偏薄,而且器型以浅腹内底隆起为显著特征。

三、建窑成熟时期的建盏尺寸

通过对出土、传世的建盏标本和整器的分析,可以发现宋代建窑工匠在制作建盏时,是按照一定规格来拉坯的。具体有三种尺寸:

1、大型碗,口径在15cm以上;

2、中型碗,口径在11~15cm之间;

3、小型碗,口径在11cm以下。

四、建窑成熟时期的建盏器型

▌束口盏

束口盏,因口沿以下有约1cm向内收束的凹槽,故名。包括2种形制,深腹和浅腹。深腹造型峻拔,浅腹则更显敦厚,参考尺寸:

深腹

口径12.4±1.5 高7±0.5

浅腹

口径10.5±0.5 高5±0.5

建窑最为经典也是窑口烧制最多的就是束口盏。“盏因茶而生”就是指束口盏完全是为了斗茶才诞生出来。两宋300余年,束口盏横扫一切,独步茶界,无与匹敌。

也根据斗茶需要,或高或矮,或大或小,还存在一些变化,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就提到:“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试举几例:

八大特点让你全面认识柴烧建盏!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也使人们对瓷器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人崇尚自然,追逐古朴;而柴烧又是符合这样的审美标准,烧制出的建盏古朴脱俗。但是,你真的了解柴烧建盏吗? 烧制工艺 中国的制瓷史已经有数千年,历代的传承与发展也使人们对陶瓷品质的要求

束口盏的造型设计,有三大亮点:

第一

束口线的设计,能够在注水和击拂时约束茶汤外溢。斗茶时茶汤距束口线会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对茶汤起到标尺作用,以利于验看胜负。

第二

盏上部较陡,腹部为弧形,向内逐渐缩小成平底,点茶过程中,茶汤表面有充足空间与空气接触,利于点出上品末茶。口沿仰折,品茶时,茶沫经束口处溢出,自带动力滑入口中,在触觉上形成冲击感。

第三

胎自上而下逐渐加厚(腰部会略薄),使用过程中不易倾倒。厚胎利于保温,同时捧盏时手感上浮下沉,可以说,束口盏从一而终,都在照顾茶人的身体感受。

还有一点惊人之处,束口盏的宽高比完美的符合了黄金比例

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将其称为黄金分割。即把一条线分为两部分,长与短之比为1:0.618。以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成为世代相传的审美经典规律,至今不衰。达·芬奇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即符合这一比例。

束口盏口径12.4cm:高7.6cm=1:0.613,无限趋近这一比例。建窑窑工根据斗茶需求、艺术审美,在不断使用和改进中调整定型,而这最终暗合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传奇的黄金比例。

▌撇口盏

撇口盏因口沿明显向外撇,故名。根据用途分为母盏和分盏,母盏即调膏冲注的大碗,分盏即用来饮茶的小盏,两者配套使用。

就功用性来说,撇口盏主要用于分茶,原意就是将一份茶给大家分饮。宋代除了斗茶以外的绝大多数场合用到的还是分茶,而且更多的是在商业场所使用。

分茶最早盛自唐代宫廷,及至宋代,茶风鼎盛,茶肆林立,茶担遍行,从此分茶就带有强烈的商业性。分茶时大碗和小盏配套使用,大碗一般口径都在15cm以上,小盏口径在11cm左右。以至于它的品种丰富、适应广泛,如图:

从造型上看,撇口盏广口,有利于分茶时观赏,也利于清洗,同时重量较轻,方便叠放。关于厚胎与薄胎之别,厚者利于保温适合冬天使用,薄者利于散热适合夏天使用。

▌敞口盏

敞口盏也称“斗笠”,口沿外敞,腹壁斜直或微弧,有深腹、浅腹两种。器型变化不大,常见中、小型口径,偶有大型。

与撇口盏器型的不同就是口沿敞开而不外撇,功用基本相同,但在宋代烧制数量比撇口盏要少,如图:

有学者推测,因为敞口盏线条比较生硬,使用时手感亦不是很舒服,所以在宋代烧制的数量比较少,同时器型变化也不大。相对而言,饮茶用的这类小杯以敛口盏数量最大,器型变化也最丰富。

▌敛口盏

“敛”即收之意,指盏口沿向内收敛,故名。常见中小器型,小型器的比例较高,样式也很多,主要作为饮茶的小杯。

敛口盏也因造型丰满、手感舒适等优势,在这类饮茶小盏中烧制数量最多,器型变化也最丰富,高矮胖瘦,口沿内收的程度都有所不同:

此外,大型敛口盏有种形制也称“钵”,专为僧侣饮茶之用,也作为供奉之佛器,出土数量很少。

五、建盏器型的品质判断

建盏的器型总体上线条流畅,过渡自然,表面平滑。可见建盏的制坯工艺是严谨且古朴的。不过,入窑的坯工整,不代表出窑的就能保持原状。建盏的胎土因为含铁量高,很难保证不在高温下变形或开裂。

▼如图,有明显变形和粘窑的宋代银兔毫盏。

如果说釉色是建盏的灵魂,那么器型就是建盏的骨骼。要是一只建盏的器型没有保持好,就会影响整体美感,并影响使用,算不上精品。

建盏的碗口较大,有的盏粗看上去判断不出是否畸形,这时可以试着将建盏倒扣在水平的桌面上,如果能和桌面紧贴,就说明口沿够规整。如果不紧贴甚至会晃动,就说明有变形。

六、易混建盏器型的比较

虽然上文已经具体了四种经典器型的各自特征,但在器型归类上很容易产生混淆。特别是撇口盏,很容易与束口、敞口相混。

撇口与束口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在口沿,撇口是直接向外撇,而束口则是口沿下方有条凹槽,然后往上仰折。

撇口与敞口有两点区别,1是撇口盏口沿外撇,敞口则是直线。2是撇口盏腹壁一般微弧,而敞口还是一条直线。

笔者整理出四种器型图表,供各位参考:

以上便是建盏的四大器型,我们平常细细观察只要找到每个盏型独特的特征,还是很容易掌握区分方法的。如果说釉色是建盏的灵魂,那么器型就是建盏的骨骼。要是一只建盏的器型没有保持好,就会影响整体美感,并影响使用,算不上精品。

本文配图都是实拍作品喜欢这只盏或者想了解更多建盏与知识,可加作者V:13275099501

本文源自头条号:建盏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建盏为什么叫建盏?

为什么 建窑的瓷器 概称为 建盏?为什么不称 碗、杯?这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本文共2400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建窑曜变束口盏 作者:陆金喜} 建盏这个称谓,在我国各大瓷窑中,不得不说有些特别。 通常我们简称某窑瓷器,一般以窑口名+瓷或窑口

复制成功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qinglan0756添加微信